貝里琉就像戰爭博物館、開放的人文教室,大多數的展品都是原封不動的散落在島上各處,真實地還原戰時的相貌。戰壕、防空洞、空軍基地,甚至是戰鬥機、坦克、高射炮的殘骸,都仍然維持在戰爭結束時的位置,只是隨著時間的過去戰爭的血腥味也日漸褪去,慢慢覆蓋上一層生氣蓬勃的植物。
美軍爭奪貝里琉的計劃是從島的南邊登陸,當時以顏色為代號劃分了南面沿岸的海灘。橙色海灘是當時美國海軍陸戰隊登陸搶灘其中一個地點,這附近還保留了美軍船艦的殘骸遺跡。
在海灘後方是美軍陣亡將士的立石紀念碑,這裡亦曾埋葬下共1,058具戰死的美軍。這些遺體早在1947年已被運回美國本土。至今,墓園裡只餘下以植物排列成USA字樣及擺放著美軍的鋼盔的十字架。我每次看到那個鋼盔都會感到難過 —— 曾經戴著那個鋼盔作戰的年輕將士永遠都無法回家了。
太平洋戰爭時,日軍在貝里硫島上挖了超過500個山洞作為埋伏及掩護,而千人洞就是其中最大的據點。也許是因為空間狹小,加上洞裡非常安靜,當走進洞穴的時候總會感到莫名的「低氣壓」,彷彿連講話的聲音也會被牆壁吸收掉一般的異常壓抑。
「小日本人不在島上,他們在島裡面,」一名美國陸戰隊員在戰爭結束後多年如是說:「一個坑道大到足以容納一千五百名日本兵。坑道從山脊的一邊進,一直都在地下,然後從另一邊出。他們在那裡設有一間醫護所,也就是醫院,應有盡有。」**
當時日軍會在洞口安裝滑動式裝甲鐵門,安裝大砲及機槍。他們隱藏在洞內伏擊,被射擊的美軍甚至分不清子彈是從哪個方向射出的。他們還會利用傷兵引誘出敵軍的同胞或醫護隊前來救援,並躲在暗處用炮火猛攻。而面對躲藏在山洞偷襲的日軍,美軍在登陸後第三天便開始用「火攻」。他們向山洞投擲凝固汽油彈(Napalm),人體只要濺上爆炸後的汽油彈火星就會迅速燃燒,活活燒死在洞裡。
** 掫自 比爾・歐萊利, 馬汀・杜格《狙殺太陽𣄃:美國如何擊潰大日本帝國》
博物館的前身為日本軍火儲備庫,建於1944年間;後來被美軍拿下後作為臨時醫護站。跟日本空軍基地一樣,在2013年時得到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NPS)支助維修。博物館展出了日軍於太平洋戰爭時使用的武裝及生活用品、軍𣄃、電報等,館外還展覽了經處理過的飛彈、魚雷等。
需要留意的是,戰爭博物館的開放時間非常難以捉摸,想參觀的話就只能碰運氣嘍。
貝里琉藍洞是一個天然沉洞,直徑只有約5公尺,洞內約深10公尺,是一個非常小的跳水洞。洞內是非常清澈藍綠色淡水,特別透心涼爽,在陽光下波光粼粼,宛如藍寶石一般耀眼,是在地人才知道的私藏秘景!
有關貝里琉的景點到此為止嘍!最後講一下一個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作為一個生活在帛琉的華人,我們總會聽過一些關於貝里琉的、非常沒新意的鬼故事。你懂的,什麼睡到半夜聽到有軍人步操聲,或看到一群穿軍服的「人」走過之類的故事。只是對我們來說,這些故事「聽聽就好」了 —— 先不管真假嘛,反正我們就算要去也就「一日遊」而已,而且都是在大白天的。
然而貝里琉戰役對戰後的當地原住民來說,真的是比鬧鬼更可怕。以下羅列了部分原因:
第一、帛琉傳統信仰是相信有鬼神的。可以想像當這些原住民發現有數千具日軍的屍骨零散的分佈在烏穆爾布格山(Umurbrogol Mountain)中,而且都是死狀可怖的時候,心情有多麼崩潰。(有興趣可以自行google「凝固汽油彈(Napalm)」,這東西現在已經因人道問題被國際禁用了。)
第二、帛琉人屬於原始部落文化,他們的房子、會館(BAI)是他們主要的傳統文化承傳載體。因此,在戰火消毀他們的村落、農田、房屋的同時亦讓他們失去了很大部份的文化積澱。
第三、除了村落外,貝里琉人賴以為生的森林和大海裡的珊瑚礁也被摧毀了,而且戰爭還遺留下無數隨時爆炸的地雷、炸彈,跟有毒的化學物。沒了森林,就不能採集野果;失去珊瑚礁,使得他們捕魚變得非常艱難。
「我們從來沒有邀請美國或日本來我們貝里琉島打仗。然而你們卻來摧毀了我們的一切,然後拍拍屁股就走了!」貝里琉裁判官Saburo在一次議會上慷慨激昂的道出了所有貝里琉人的心聲*。貝里琉戰役對於帛琉人來說完完全全就是無妄之災,平白無故的就失去所有。戰爭這場難以脫逃的夢魘,比所任何鬼怪都來得可怕。
* 掫自 Steve C. Murray Catastrophe, Peleliu: Islander's memories of the Pacific War in《The Asia-Pacific War 60 Years On: history & memory》
貝里琉就像戰爭博物館、開放的人文教室,大多數的展品都是原封不動的散落在島上各處,真實地還原戰時的相貌。戰壕、防空洞、空軍基地,甚至是戰鬥機、坦克、高射炮的殘骸,都仍然維持在戰爭結束時的位置,只是隨著時間的過去戰爭的血腥味也日漸褪去,慢慢覆蓋上一層生氣蓬勃的植物。